一、严格控水蚕豆花荚期正是蚕豆从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关键期,由于蚕豆喜欢温和湿润的环境,此时必须及时的查看田间土壤状况,提前做好抗旱排涝,由于清明过后,雨水增多,若是土壤过于潮湿,要及时排出土壤中多余的水分,以免落花落荚,影响产量,土壤若干旱,及时浇灌,保持土壤湿润。
二、预防倒伏蚕豆主根短粗,多须根,茎四棱,中空,花荚期高约80厘米左右,由于花荚期,株体承重力加大,加上此期雨水多,风大,非常容易出现倒伏现象,从而落花落荚,此时需要松土培根,增强土壤含氧量,使根系深扎,提高抗倒伏能力。
三、预防霜染清明期间,气温一般在10摄氏度左右徘徊,而且冷暖空气经常对流,温度变化异常,蚕豆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0摄氏度左右,花期温度要求更高,此时必须做好花期的防寒保暖工作,比如在垄间洒施腐熟有机肥,或者中耕培土,提高地温,预防可能发生的霜害,导致落花落荚。
四、打尖促荚蚕豆花荚期,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打尖促荚,所谓打尖就是把蚕豆的主茎与侧枝的生长点掐掉,从而阻止其营养生长,养分流向生殖生长,从而促使花朵增多,另外打尖后,可以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达到蚕豆高产的目的。
五、补肥饱粒蚕豆花荚期,需肥比较旺盛,此时由于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为了更好地达到高产的目的,需要合理施肥,肥料以氮磷钾复合肥为主,一般一亩施肥尿素10斤,复合肥30斤,促使蚕豆饱粒。
1.及时灌水,防止花荚脱落。弥渡冬春干旱突出,是制约蚕豆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花荚期缺水易造成花荚大量脱落,甚至灭产。根据弥渡气候特点,蚕豆花荚期需灌水2-3次,确保蚕豆开花期和鼓粒期需水要求,而且灌水尽量速灌速撤,切忌慢灌久淹。
2.预防霜冻,减少低温冻害造成的损失。预防霜冻的有效办法:
一是灌水,灌水可增加土壤和空气湿度,从而可调节小气候温度;
二是熏烟发,熏烟可增加田间温度,从而降低甚至可预防霜冻。
3.预防病虫害,保证花荚安全生长。弥渡蚕豆花荚期的虫害主要有蚜虫和潜叶蝇,防治上可用10%的吡虫啉2500倍+2%阿维菌素2000-3000倍(或1.8%爱福丁2000-3000倍)综合防治;常见病害主要有锈病,防治上可在发病初期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隔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防治2-3次即可。
4.根外喷施钾肥,确保花荚“成才”。蚕豆属需钾作物,花荚期补钾能有效提高成荚率和产量。每亩可用硫酸钾3公斤兑水60公斤,每10天喷雾一次,连续喷2-3次,可有效提高成荚率。
中耕除草,施肥,松土。防治病虫害。豌豆节假期应进行中耕除草。适当适宜速效磷肥,促进豆荚生长。如果发生蚜虫和红蜘蛛的危害要及时喷洒农药进行防治。
蚕豆结荚期需要合理管理。因为在蚕豆结荚期间,如果管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它的生长和产量。应该及时除草、松土,并注意浇水。同时也要注意病虫害的防治,例如喷洒农药等。此外,在蚕豆结荚期还可以适当地施肥,提高产量和品质。可以使用有机肥料,如菜渣、鱼骨头泥等,有机肥料不仅能提供营养,同时也对土壤的改良具有积极作用。总之,蚕豆结荚期的管理对于产量和品质的提高以及病害的防治都非常重要,需要我们认真对待和适时处理。
蚕豆结荚期需要保持土壤湿润,避免过度干旱或过度浇水。要注意及时采收成熟的荚,以避免对植株的负面影响。同时,要注意防治荚果蝇等害虫的侵害,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在管理过程中,应加强通风和清除病虫害,以提高蚕豆的产量和质量。 蚕豆结荚期一般分为早中后三个阶段,通常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采用不同的管理措施。在早期阶段,要加强施肥和灌溉,以促进蚕豆的生长和发育;在中期阶段,要注意清除枯叶和病虫害,保持蚕豆的健康状况;在后期阶段,要适时采收成熟的荚,以保证蚕豆的品质和产量。同时,还要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调整管理策略,以达到最佳的种植效果。